防灾科技学院“十三五”校园建设发展规划
为适应学校“十三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构建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办学空间及环境,完善办学基础设施,提升校园环境育人功能,根据《防震减灾规划(2016-2020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等相关文件的要求,结合校园建设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校园建设回顾
(一)建设成就
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建设和发展,校园建设取得较大成绩,办学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1.校园总体规划修编
对南北校区进行了校园总体规划修编,总占地面积499.51亩,其中南校区占地305.29亩,北校区占地194.22亩。规划内容包括校园总体规划、建筑单体方案设计、道路与室外管线规划、绿化与景观设计等。
2.新建工程项目
2012年以来,学校基建投资达1 亿多元。完成了北校区防震减灾技术综合实验楼20168㎡、北校区3号学生公寓楼9458.7㎡、南校区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3089㎡、北校区地下结构与工程地质试验场1059㎡、北校区东大门、北校区地球物理水槽实验室等新建工程,总建筑面积34152㎡。
3.基建维修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
利用国家财政修购专项资金和校内修购专项资金2.2亿多元,完成了明德楼加固维修改造工程9743 ㎡、南阳居1、2、3号学生宿舍楼加固维修改造11000㎡、明略楼加固维修改造4329㎡、图书馆维修改造13020 ㎡,维修改造总面积达38092㎡。
新建了北校区体育场12935㎡,完成南北校区道路管网维修改造,完成了南校体育场、及篮、排、网球场维修改造工程,完成了南北校区电力设施的改造和双路供电改造;完成南校区供水供暖及配套设施改造、完成了南校区大学生食堂和教工食堂维修改造,完成了北校区实验楼、南校区6#教学楼、体育馆、南大门等周边配套环境的硬化、绿化、亮化工程。校园环境更加优美,后勤保障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
学校投入近900万元,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基础网络。校园网已能基本满足全院师生员工教学、科研、学习及生产生活的需要,目前校园网已成为学院办公、教学、科研、生活等活动的重要平台,并且运行状态良好。
(二)主要问题
1.校园土地面积、建筑面积不足,教育功能不完善。校园土地面积和基础设施与办学基本条件指标要求仍存在差距,尚不满足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教学及实验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学生宿舍和教师周转住房等短缺。北校区配套的教学、行政用房及图书阅览室不足,服务教学的地学实习基地、教育培训场所缺乏。
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十三五”末在校生人数达到10000人,对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办学基本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的要求,学校土地面积缺额385.49亩;教学行政用房和学生公寓总计缺额9万平方米。具体数据详见表1和表2。
表1 校园现有占地面积与办学基本条件指标对比表 项 目 | 定额指标 (平方米/人) | 评估合格标准面积(平方米) | 现有占地面积(平方米) | 与评估标准比较(平方米) | 生均占地面积 (平方米/生) | 59 | 590000 (885亩) | 333020.7 (499.51亩) | -256979.30 (385.49亩) |
表2 校园现有建筑面积与办学基本条件指标对比表 |
项 目 | 办学规模 (人) | 定额指标(平方米/人) | 基本条件指标(平方米) | 现有建筑面积(平方米) | 现有面积与基本条件指标比较 |
1.教室 | 10000 | 3.53 | 35300 | 16975 | -18325 |
2.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 | 8.21 | 82100 | 42129 | -39971 |
3.图书馆 | 1.61 | 16100 | 13020 | -3080 |
4.行政办公用房 | 2.18 | 21800 | 9743 | -12057 |
5.学生公寓 | 6.5 | 65000 | 49810 | -15190 |
合计 | | | 220300 | 131677 | -88623 |
2. 老旧建筑抗震能力不足,设施老化。学校部分校舍是80年代的老旧建筑,建筑抗震能力严重不足,设施老化,存在安全隐患。
3.校园信息化建设方面处在落后局面。学校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灾备中心建设、基础网络建设、信息安全、出口资源、数字化校园建设等方面任处在落后局面,急需升级改造。
二、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分步实施,精心设计,确保质量,加快建设。打造人性化的、层次丰富的、生动舒适的、富有特色的校园空间。为全面建成特色鲜明,国内知名,高质量应用型本科院校提供扎实的硬件支撑条件。
(二)总体目标
完成与学校发展规模相适应的基本建设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校园用房、用地的各项指标达到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要求。建成功能布局合理、教学生活设施完善、资源充分利用、环境舒适优美、防灾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校园。
三、主要任务与建设内容
(一)主要任务
完成新建10万平米建筑,改变长期以来办学用房不足的局面。加快推进南校区部分老旧校舍的抗震加固和维修改造工程,完善校园道路管网、水暖电、绿化景观工程和校园信息化等设施建设。
(二)建设依据
1.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教发〔2006〕18号)
2.《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
3.《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
4.国家与地方相关规划、建筑设计规范等。
(三)校园建设的内容
根据事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规划,新建秦皇岛柳江盆地地学实习基地、防灾减灾教育综合楼、北校区4号学生公寓楼、学生及教师科技研发中心四项工程。完成离心机实验室维修改造、南阳居4、5#学生公寓楼维修改造、南校区文德楼维修改造、南校区1、2号教师宿舍加固维修改造四项建筑修缮项目。完成南校区学生餐厅周边环境改造、校园信息化建设、北校区地下中心变配电室扩建及锅炉改造、南校区体育场体育用房及智能化维修改造、北校区中水处理系统管线及周边配套设施改造五项基础设施改造项目。
基本建设及维修改造总投资4740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25924万元,自筹21482万元,建设项目实施计划详见表3。
表3 “十三五”期间建设项目实施计划一览表
1、教学用房基本建设项目
序号 | 建设项目名称 | 结构形式 | 规划建筑面积(M2) | 立项 时间 | 完成 时间 | 投资估算(万元) | 经费来源 |
自筹(万元) | 中央投资(万元) |
1 |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学实习基地 | 砖混 | 9194 | 2016 | 2017.12 | 2500 | 0 | 2500 |
2 | 学生及教师科技研发中心 | 框剪 | 35900 | 2016 | 2018.12 | 13928 | 10000 | 3928 |
3 | 北校区4号学生公寓楼 | 砖混 | 10350 | 2016 | 2017.12 | 2070 | 1570 | 500 |
4 | 防灾减灾教学综合楼 | 框剪 | 15000 | 2018 | 2020.12 | 5100 | 0 | 5100 |
小 计 | | 70444 | — | — | 23598 | 11570 | 12028 |
注:南校区后勤综合楼、北校区实验楼、南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计划在“十四五”建设。
2、房屋修缮项目
序号 | 建设项目名称 | 结构形式 | 立项时间 | 完成 时间 | 规划建筑面积(M2) | 投资估算额(万元) | 经费来源 |
1 | 离心机实验室防护结构维修改造 | 框架 | 2017 | 2017.12 | 1800 | 1420 | 中央投资 |
2 | 南阳居4、5#学生公寓楼维修改造 | 砖混 | 2016 | 2016.8 | 6469 | 1426 |
3 | 南校区文德楼维修改造 | 砖混 | 2017 | 2017.8 | 4329 | 1000 |
4 | 南校区1、2号教师宿舍加固维修改造 | 砖混 | 2017 | 2019.12 | 9000 | 2250 |
| 小 计 | | | | 21598 | 6096 |
3、基础设施改造项目
序号 | 建设项目名称 | 立项 时间 | 完成 时间 | 投资估算额(万元) | 经费来源 |
1 | 动力中心周边环境改造 | 2017 | 2016.12 | 1000 | 中央投资 |
2 | 校园信息化建设 | 2017 | 2020.9 | 2000 |
3 | 北校区地下中心变配电室扩建及锅炉改造 | 2017 | 2018.12 | 1000 |
4 | 南校区体育场馆维修 | 2017 | 2018.12 | 500 |
5 | 北校区中水系统室内管线及周边环境改造 | 2017 | 2019.12 | 1500 |
| 小 计 | — | — | 6000 |
(四)重点建设项目
1.秦皇岛柳江盆地地学实习基地
在秦皇岛柳江盆地地学博览园内新购置土地,并建设秦皇岛柳江盆地地学实习基地,规划建筑面积9194平方米,计划投资2500万元。工程计划2016年开工建设,预计2017年12月交付使用。该工程投入使用后,可同时容纳500余名师生实习使用,可满足师生开展地质学学科的实习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
2.学生及教师科技研发中心
规划建筑面积35900平方米,计划投资13928万元。工程计划2016年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12月交付使用。该工程建设内容将包括地震图书馆、地震档案馆、防震减灾科普展览馆和教师科技研发中心四个部分。形成地震文献、数据、成果的存储、管理、服务能力,建成涵盖重要地震事件防抗救全过程的信息档案体系,为重大地震灾害应对决策和防震减灾发展规划提供数据信息依据。
3.北校区4号学生公寓楼
规划建筑面积10350平方米,计划投资2070万元。工程计划2017年开工建设,预计2019年6月交付使用。该工程投入使用后,将极大改善学生的住宿条件。
4.南校区防灾减灾教学综合楼
规划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计划投资5100万元,工程计划2018年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12月交付使用。该工程投入使用后,对国家防震减灾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对社会开展自然灾害信息传播研究和培训,提供基础保障,扎实推进行业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地震灾害防御、地震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学校服务行业和社会的能力。
5.南校区离心机实验室维修改造
对南校区东平房进行维修改造。该工程由地上1层增加至地上3层,改造后分为三部分:离心机实验部分、伪动力反力墙部分、控制室及科研办公部分。规划建筑面积1800平,计划投资1420万元,工程计划2017年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12月交付使用。该工程投入使用后,将填补地震局系统岩土动力实验室的空白。
6.南校区1、2号教师宿舍加固维修改造
该建筑为4层砖混结构,预制空心楼板,建于80年代,年久失修,抗震能力严重不足,水暖电气设备老化,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必须进行加固维修改造。规划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计划投资2250万元,计划2018年开工建设,预计2019年12月交付使用。该工程投入使用后,对我院教师的住宿条件有明显改善。
7.北校区中水系统室内管线及周边环境改造
为了更好地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建设节水型生态校园,拟建的北校区中水处理站将在2017年投入运行,将校园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后回用于冲厕、绿化等。中水站投入运行前将宿舍楼、实验楼、景观绿化用地等中水管网接入,同时对周边景观绿化进行改造。
8.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
(1)“数字校园建设”项目
进行数字校园平台建设,包括标准信息库、公共数据平台,统一身份认证,信息门户,移动门户平台等。对现有的应用系统进行整合,提高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主要涉及到服务类系统(校园一卡通、学生选课平台等)、业务类系统(网站群管理系统、邮件系统、财务、科研等)、资源类系统(教学资源、图书馆、校园电视台等)。搭建Blackboard教学平台,支持开放的学习交流和互动平台,进行网络课程建设、创新教学、学习过程监督及评价的建设。
(2)“数据中心平台”项目
建成具有一定规模、较为先进的虚拟IDC数据中心及灾备中心。实现全校服务器、存储等大型IT基础设施集中化管理,提高数据中心的安全性及平台的虚拟化建设、智能化管理。实现数据中心的绿色、高效,降低整体能耗。实现数据的智能化管理和保护,实现有效容灾。显著增强校园网可控、可管理、安全性。IDC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按照核心机房区、UPS设备间、电池间、消防间、监控区、备品备件间、调试间、准备间、服务区等进行功能划分,容量足够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土地利用及校园建设的领导和协调,提高决策效率,保证土地利用及校园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认真执行工程建设管理规章制度。坚持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做好建设项目的前期调研论证,确保投资决策科学合理;加强项目建设各个环节全过程监管,严格控制建设项目的质量、工期和投资,创建优质工程,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
(三)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和上级财政支持,二是用好校内自筹资金。
(四)进一步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强化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确保各项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附图:
1. 南校区规划总平面图
2. 北校区规划总平面图
3.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学实习基地规划总平面图